世博app

世博app

产品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大道至简 匠心至繁
    来源:世博app    发布时间:2024-07-10 14:27:40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有人或许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

  不久前,30名匠心独运、精益求精的工匠,登上了荣誉的领奖台,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五届“杭州工匠”。

  追求极致、精益求精,他们每一个人都身怀绝技,在各种技能大赛中夺金戴银。工匠精神、匠心为本,工匠精神是传统的,更是时代的,匠人们用另一种方式在新时代的同频共振中展现历久弥新的光辉与长盛不衰的活力。

  两届“振兴杯”冠军刘明杰最近又带来了好消息:“全国技术能手”的荣誉证书收到了。第一时间,他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的陈老师。在他眼里,假如没有陈老师的栽培,就不会有他今天的成绩。

  这位陈老师就是陈楚。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被称为“冠军收割机”,凭借深厚的钳工技术功底和独特的教育学生的方式,5年来共带出国家级、省市级技能比赛获奖学生29人次,刘明杰就是这里面之一。

  模具钳工,是做模具的一个工种。小到手机里的电话卡卡槽,大到中国载人潜水器的组装,涉及大批量生产的行业不能离开模具。

  制作的模具与规定形状、尺寸偏差越小,就说明这个模具做得越好。陈楚对这个偏差的底线mm是什么概念?通常来说,一个成年人的头发丝直径约是0.08mm,模具钳工的技术工艺技术要求误差通常是不高于0.02mm,严苛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对误差的要求是0.015mm以内。而陈楚的这个自我要求,从他踏入钳工行业开始,从始至终坚持到现在。

  1998年,陈楚进入三花制冷集团模具车间成为一名模具钳工。2017年,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他成为杭职院的一名教师。

  自身技术过硬,但要教好学生可不容易。为了当好一名钳工老师,陈楚积极向前辈请教,并参加各种教育学生的方式提升培训班、优质课堂听课和名师讲座等,以此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

  在《钳工实训》课程中,他将之前的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换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按照企业的生产加工工艺模式来指导学生。通过三周实训,学生中级钳工、高级钳工的合格通过率超过95%。

  与此同时,他还通过下企业和自学,开发了《电火花加工实训》课程,开创了杭职院《电火花加工实训》课程模具专业实践之先列。

  具体到每一个学生,陈楚又讲究因材施教。“本来就挺自律的学生,我只要把他们的技术提高上去就好了;如果是一些比较贪玩的学生,我会管得更多一些。”在很多学生看来,陈楚既是严师,也是家长。

  2019年“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首届学生组比赛就是一次印证。从7月组建集训队伍开始,陈楚就带领学生每天从早上8点练到晚上10点。“他让我们什么都不用操心,专心比赛就行。”2019年记者在采访正在集训中的刘明杰时,作为指导老师的陈楚就站在边上。这位身材魁梧的硬汉,手里拿着一大早去超市给刘明杰买的驱蚊水。“他说宿舍有蚊子,晚上睡不好。”当时的陈楚这样说。

  通过本次采访,记者从刘明杰处了解了更多细节:原来,当时为了陪学生集训,陈楚放弃了2次疗休养,就连在老家生病的父亲,也没顾得上回去看望。

  “集训是单调枯燥的,学生要耐得住寂寞、下得了苦工,而我们做老师的,除了要在技术上做指导,还要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和陪伴。”陈楚说。眼下,他除了日常授课、带学生参加全国各类比赛外,还热情参加校企合作项目的对接,帮助学生技能成才,找到满意的工作。

  被誉为电商之都的杭州,快递物流业规模相当惊人。接近双十一,行业再次迎来一年间服务的高潮。杭州邮区中心局门口人潮涌动,这里承担着邮区内邮件的分拣封发、接发、运输、经转任务和全省各类邮件容器及业务档案的管理,是中国七个二级邮区中心局之一,也是东南邮件经转的重要枢纽。

  晚上7点多,分散各处的员工如同信鸟归巢,邮政投递员沈涛就是这里面一员。但他只能做短暂的停留,日间的活计告一段落,一天的工作却远没有结束。

  他的派送范围北至奥体中心,南至滨和路,西至江晖路,东至风情大道。像这样的繁忙期,人均派件量一天能达到400件。夜色深沉,沈涛驾驶着邮政车再一次赶往指定地点。开导航、打电话,一路停停走走。碰到模糊不明的地点,沈涛只好求助同事和保安。调到这处分局,也才半个月前的事儿。

  看履历,他已经算这行的“老人”了。从业11年,辗转就职上城、西湖、滨江等分局,在一个流动性大的岗位上坚挺着,并不是特别容易。尤其这份工作,比想象的更复杂,比预料的更辛苦。因此投递员的心态很重要——“踏实是第一位的,日复一日只想着派送好手上的每一单,对得起大家的信任。重要的物件,一定要当面交接才安心。”沈涛说。

  相较于白天写字楼的密集投送,放到晚上派送的货品往往带有“拖不得”的特性。比如煎好密封的中药、蔬果生鲜、肉类和少许贵重物品,几乎都需要去学校、小区、综合体进行当面交接。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快递柜普及的当下,仍然有不少场景无法用智能技术代替,这也是“信鸟们”存在的意义。

  “早上7点多到单位后,先进行分类,划定优先级,留出特殊件。”沈涛粗略地介绍了投递员的工作流程,还特别提到了一类“危险件”,即夹杂有打火机、燃气罐不明粉状物等易燃易爆品的包裹。“要是没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沈涛宁可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在分拣环节。他深知“工作细一分,危险就少一点”的道理。

  上门前必定预约,保证客户能联系上他。也因为认真负责,他的职业生涯从未产生过一起错投、漏投,从未接过一起有责投诉,这中间还包括高考录取通知书、区域号牌等重要凭证。靠着精益求精的服务态度和娴熟的投递技术,今年,沈涛评上了“杭州工匠”。而在此之前,他通过层层筛选,获得过省、市级邮政通信行业选拔赛的年度冠军。

  与自然界相似,邮政快递业也有一定的物候规律。每年暑期的放榜招生、重大节假日的节礼、凌晨时分的同城快送件,都格外考验投递员的综合素养。沈涛还记得,8月的一个台风天,杭城暴雨,他需要派送一份中药。收件的是一位老人,住在十几楼,而电梯因雨水倒灌没办法使用。沈涛麻溜提着煎好的药上了楼,坚持把药亲手交给老人。极端天气下的派送还能那么准时,老人脸上的惊讶和感动,让沈涛感到了工作的价值。

  “导航即将开始,安全伴您同行”。每一天沈涛步履不停,只为了兑现那句平凡的约定——“说好了要给你的信,我一定送到。”

  站在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高处,越过高高低低的发酵罐,项发建指着远处的厂房里冒出来的白色雾气说:“那是蒸汽。闻到了吗,这是蒸麦子的味道。”

  项发建,身着一套有些发白的浅蓝色员工制服,像极了流水线工人们标配。神情专注、不善言辞,很难想象他就是“酵母君”——曾斩获2020年布鲁塞尔国际挑战赛银奖等国际大奖的一线技术骨干。

  都说“水是啤酒的血液,酵母是啤酒的灵魂。”这个认真、质朴的慢热型男人,他把青春都献给了酵母。

  项发建是淳安汾口人,从小成长的地方正是他与“千岛湖啤酒”最重要的一次结缘。1985年千岛湖啤酒的第一个生产基地就设立在汾口,年少的他就知晓它。

  1993年,他高中毕业进入工厂。1995年,从事酵母的培养、筛选工作,他开始了一场与“酵母”长达近30年的亲密接触。“其实当时我连啤酒、酵母是什么都知之甚少,我也不知道会干这一行一辈子。”他的想法很简单,在对工人这样一个职业仰视的20世纪90年代初,能掌握一门技术就是捧住了一个铁饭碗。

  “酵母的培育,也有诞生和成长,也是一种生命的酝酿。”项发建认为,酵母培育相当于是从实验室培育菌种到投入规模生产中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实验室里出来的菌种要经过筛选、保种、试管、驯化等等,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往往要经过十多道工序。而扩培的意义是让酵母在开始工作前,能达到足够的数量与健康的活动力。“让它们有足够的数量,这样它们就能占主导团结在一起去‘战斗’。”项发建一边解释一边查看贴在车间墙上的“酿造部发酵罐状态看板”,上面80多个大小不一的发酵罐各自处于不同的生产状态。

  酵母扩培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正如项发建一如一日刻苦钻研和对酵母研制的乐此不疲。

  项发建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经常是第一个到厂,最后一个离厂,碰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傅们,打破砂锅问到底。几年下来,便掌握了啤酒酿造技术。

  2003年,是项发建在千啤工作的第10年。他顺利进入了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深造,开始系统化学习酵母的理论知识。从“啤酒王国”慕尼黑远赴而来的资深酿酒人,在啤酒专业中接受校园式正统教育的年轻人……那段日子,他从他们身上汲取科学的养料,孤独与充实交织。

  回来之后,在千岛湖新的厂区,项发建在酵母培养领域既发表了论文,又为千啤带来了不俗的经济效益。他用2年的时间与酵母擦出火花,又在近10年之后开始深耕他与酵母的故事,不慌不忙地完成到“酵母君”的蝶变。

  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渐成长为啤酒酿造工高级技师、高级啤酒酿酒师、品酒师、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浙江省首席技师、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拔尖技能人才)、杭州市劳模,积累了大量的实践工作经验,掌握了啤酒“灵魂”酵母的核心技术。

  这个初见时让人觉得内敛的男人,在车间里仔细地给记者说拉格酵母、精酿原浆、培育“双乙酰”等专业用词,聊起酵母、酵母实验、酵母学术时,他侃侃而谈、眉飞色舞。关于酵母,他想要说的、可以说的有很多很多……“去年2020年布鲁塞尔国际挑战赛银奖,我们用了三四个月,精心培育了三种酵母,最后选定了一种送上去。采用三代或者四代的酵母,性能最好,发挥最稳定。”他没有聊荣誉,聊的是经验。

  “千岛湖啤酒,是浙江省出口量最大的啤酒,也是最大的本土啤酒品牌。”目前千岛湖啤酒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欧洲、东南亚等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让他们喝到中国的啤酒。”

  项发建回眸,啤酒博物馆的墙上,大大地写着几个字——啤酒拯救世界。(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