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令世界震惊的大工程,孟加拉国斥资44亿美元(约人民币300亿)修建大桥,竟有二十多个国家前往考察,结果全都被巨大修建难度吓退,只有中国愿意接手。但当中国创纪录地完成工程后,印度却后悔不已,大呼自己又输了。那么这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大桥,修建难度有多大,印度又为何后悔不已?
孟加拉国,位于孟加拉湾以北,身处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国土总面积为14.7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热多雨,河道纵横密布,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密布的河流虽然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为经济发展和居民出行带来了严重的阻碍,帕德玛河就是这里面的重点,它是恒河下游最主要的支流之一,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中央穿流而过,将其分为南北两部分,成为两岸居民出行和贸易往来最大的障碍。
因为它的存在,南岸居民前往首都只能乘坐摆渡船,而在湍急的水流中经常发生意外事故,时常有人因此丧生,车辆通行更是缓慢,在渡口等上一两天慢慢的变成了了家常便饭。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个麻烦,孟加拉决定下大血本,筹集44亿美元(约人民币300亿),计划在帕德玛河上修建一座大桥,打通两岸的通道。300亿人民币,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得知这一消息,美国,德国,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都对这项工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当这些国家真正前往孟加拉考察后,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退缩,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孟加拉本身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每年的降水量还特别丰富,年年都要遭遇多次洪水的侵袭,这里的平原地区都是洪水冲刷过后的淤泥所形成的,在这样的地形上搞基建工程无异于自讨苦吃,极高地建设难度,让各国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就在这时,政府还提出了额外要求,那就是在施工期间不得停工,这岂不是故意刁难人?
一个月内,原来参与竞标的二十多个国家,相继退出了竞争,就连日本等基建强国都选择了退出,认为这项工程太过天方夜谭,不愿接受,只有中国表示了接受意愿,因此这个工程丝毫没有悬念地落入了中国的口袋,也成为了其海外承接项目单体桥梁之最。
得知这一条消息的世界各国,纷纷等着看中国的笑话,特别是印度,他们不仅在国际上大肆嘲讽,甚至公开表示这项工程绝不可能成功,然而,在不久后,无情的现实将会给印度一个响亮的耳光,那么中国为何会愿意接下这个烫手的山芋呢?
这是因为中国已经建造了许多世界著名桥梁,比如丹昆特大桥、北盘江大桥,并且在国际上屡获嘉奖,是世界桥梁建设当之无愧的引领者。同时,中国接手桥梁建设,能够极大地加强双方的友谊,还能更好地在南亚展现友好负责的大国形象,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在准备完成后,中国全身心地投入了建设当中,并没有理会印度的嘲讽,因为事实才是最有力的回击。尽管如此,在建桥过程中,中国工程师开始遇到了很多困难。
帕德玛大桥是公、铁两用桥,全长达到了6.15千米,宽度也接近了20米,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大桥的稳固,需要架设七连41跨的钢桥,每一根钢梁长度为150米,重量达到了3200吨,整座桥架起来重量更是达到了恐怖的13万吨,将它们完美地架设起来,这本身就很困难的一件事情。
更令工程师们头疼的是当地的气候因素,它导致河床又滑又湿,道路泥泞难行,要在如此恶劣的施工环境中,建造如此庞大的工程,简直是难于上青天。
为此,中国从国内调来了“天一号”起重船,这是中国最为先进的起重船,不光最大起重重量达到了3600吨,同时还具备自行能力在同类船舶中,位于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同时为保障首联钢梁的架设,能够在汛期洪峰到来之前完成,项目负责人轮流值夜班,对钢梁下河、运输定位等准备工作,精心组织完成。
为了增加桥梁强度,在帕德玛大桥的修建过程中,建造人员采用了全焊接技术,没有一处螺栓连接,这一技术方面的要求在焊接时的偏差不能超过10毫米。
为此,中国工程师采用了最新的GPS观测器,通过观测结果来计算焊点的距离,之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修正和标定,最终大桥的焊接误差被控制在了50万分之一以下,实现了业内的突破。
接下来中国工程师要解决的问题是打桩,因为帕德玛河面积广阔,水流湍急,结合到底部淤泥淤积相当严重,即便是底部的岩石层也是呈粉末状存在,这样的条件根本不适合打桩。因此如何把240根120米长、550多吨重的钢桩,像定海神针一样插入河道里,并保证打入地下的钢桩,能够保持绝对的稳固性,成为了不得不解决的难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雨季来临时挡住洪水。
中国工程师并没有被困难吓到,为了攻克这一些难题,他们采用专门的软件,根据地质情况,对打桩施工一遍遍地进行模拟计算,经过不眠不休地模拟计算,中国工程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打桩法,是先将120米长的钢管嵌入泥土中,以确保有足够的摩擦力可以固定,然后在混凝土与钢桩之间设置一个土塞,使土壤和混凝土混合凝固,进而达到封闭的目的,相当于人为制造一个能承受巨大压力的微型承台,有了它,钢桩便能稳稳插在河道的淤泥之中。
此外,为了达到最佳的稳定性,中国工程师还专门定制了世界上最大、造价近1亿元的液压锤,这种打桩法完美克服了所有的难题,还在效率、资金方面将其他几个国家采用的传统打桩法远远甩在身后,使其在大桥建成后名扬世界。
解决了打桩的问题才只是踏出了一步,工程人员接下来面对的困难便是土质问题。孟加拉国内,遍布冲积平原,土质条件非常地恶劣,土壤稀松,一旦到了雨季,因为暴雨的缘故,建好的大桥很有几率发生变形甚至断裂,因此对建桥材料的强度要求极高,但当地工业落后,产出的混凝土不仅容易碎裂,而且耐性还很差。
虽然可以从中国进口,但如此庞大的工程全部依赖进口显然不现实,这不仅会极大的增加成本,同时还会严重拖延工期。未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工程师特地引进了最新的减水剂,配合超大分子增稠剂,在增强土壤凝固性的同时,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最后要考虑的是生锈问题,孟加拉属于亚热带气候,全年温度在26度以上,夏季最高温度超过45度,因此大桥极容易生锈腐蚀,尤其是地表升起的水蒸气,它们会严重影响建筑表面的漆膜,让其脱离变色。
为了解决生锈问题,中国工程师因地制宜,专门研发了一款适合当地气候的喷漆,保证大桥能长时间不被腐蚀生锈。
最终,经过四年夜以继日地工作,中国工程师们完成了这个庞大的工程,孟加拉人民赋予了它一个特别的名字“梦想之桥”。
帕德玛大桥建成后,之前不停叫嚣的印度,后悔不已,甚至有人大呼:我们又输了。
帕德玛大桥的成功建设,极大推动了孟加拉国内的经济建设,让印度统治南亚的美梦再一次落空,也难怪工程的竣工让他们后悔不已。
帕德玛大桥的建立,不仅名扬了中国的实力,而且极大的提升了中国的桥梁建造技术,令全球同业者认可了中国建设的能力,中国标准也被采纳到新的国际标准中去。
对于孟加拉来说,帕德玛大桥的建立,不仅把当地21个区连通起来,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随着中孟关系的一直在升级,未来这座桥梁还将是两国友好的见证。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